我從基層出生及成長,年輕時為工作拚搏,終於能夠置業安居。
我是新市鎮將軍澳的「開荒牛」,三十多年前搬到區內的新建公屋,然後轉至居屋,及後再自置私人屋苑的居所,見證着社區的變化和進步。
我記得當年我家獲悉可以編配公屋,我們可以選擇屯門區或將軍澳區。
當時我家住在觀塘的舊式樓房,我爸媽以為將軍澳較接近觀塘,而…
我從基層出生及成長,年輕時為工作拚搏,終於能夠置業安居。
我是新市鎮將軍澳的「開荒牛」,三十多年前搬到區內的新建公屋,然後轉至居屋,及後再自置私人屋苑的居所,見證着社區的變化和進步。
我記得當年我家獲悉可以編配公屋,我們可以選擇屯門區或將軍澳區。
當時我家住在觀塘的舊式樓房,我爸媽以為將軍澳較接近觀塘,而且將軍澳落成的都是新型公屋,於是爸媽便決定搬進新社區。
居住環境是改善了,但作為「開荒牛」,當然要面對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。
當年將軍澳的人口尚不太多,幾條巴士路線已足夠居民連接市區,其後地鐵將軍澳線開通了,公共交通更加方便。
另一方面,由於我經常要前往各區表演場地或學校工作,因此我亦擁有自己的汽車,有需要時便駕車出外。
將軍澳隧道直達觀塘市區,不論前往九龍或港島區,駕駛者都同樣方便。
然而,隨着將軍澳越多公屋和小區落成,將軍澳隧道的塞車情況越來越嚴重,差不多全天都在塞車,如非必要,近年我都盡量不會開車外出。
直到去年底十二月十一日,期待已久的跨灣大橋和將藍隧道通車,將軍澳的道路交通問題得以改善,好像回復到十多年前般路路暢通。
我從將軍澳開車駛上大橋,迎面而來見到雙拱鋼橋就像蝴蝶飛舞,令人振奮。
汽車然後進入隧道,右側是一片粗糙石壁,予人自然感覺。
若從藍田開車經過隧道返回將軍澳,大橋左側緊貼着自行車道和人行道。
雖然開車時我看不到遊人,但也能感到四周充滿喜悅。
沿路風光美好,居民多年來飽受塞車的痛苦,頓然一掃而空。
所謂「生於斯,長於斯」,能夠見證一個社區的變化和成長,乃是人生美事。
跨灣大橋遠望一片藍天,岸邊都是新建住宅樓宇,居民安居樂業,新的一年充滿希望。